重庆交通大学举办第十八期青年学者学术前沿交流会
聚焦智能装备与社区治理创新
2024年10月9日,重庆交通大学南岸校区明德楼学术报告厅举办了第十八期青年学者学术前沿交流会。会上,未来土木科技研究院青年学者邓开宇、经济与管理学院青年学者张羽分别作学术汇报。重庆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宫辉,党委副书记郑旭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铭,党委常委、组织部长任海涛,党委常委、党政办主任杨既福出席交流会以及人事处、教务处、科技处、研究生院、未来土木科技研究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交流。交流会还吸引了约30位来自不同学院和专业的青年学者前来参加,大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学术前沿趋势,分享跨学科研究成果。
“在极端环境下,传统机器人的续航和适应性面临严峻挑战,而仿生设计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针对智能建造领域的实际问题,邓开宇介绍了自己在仿生足式机器人与智能建造装备方面的突破。他提出了一种新型仿生运动控制器,实现了步行周期与肌张力的独立调控,成功复现了动物运动中观测到的“非重置性缺失”,并大幅增强了机器人对外界干扰的适应能力。此外,邓开宇还开发了一套运动态推演软件,实现了对运动中各肌肉特征参数的实时演算,表征了步态时相与肌肉被动张力之间的关联。展望未来,邓开宇计划依托极端环境智能建养创新中心,深化寒区巡检机器人和智能养护设备研究,同时加强青年基金申报和成果转化,助力学校博士点申报与学科发展。
张羽从社会需求切入,阐述了她在低碳行为和社区治理领域的研究。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分析了2346份问卷数据,识别出影响亲环境行为的关键因素,解决了“认知-行为分离”的演化机理问题。在社区嵌入式养老方面,张羽针对老龄化加剧的挑战,提出了供需匹配优化策略。她基于多阶段网络模型测算了281个城市的生态效率,发现服务资源“供需不足”和“配置失衡”是核心问题,并正在构建理论模型以提升老年人福利。
与会领导对两位青年学者的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在场学者围绕“AI在智能制造和社区服务中的落地场景”展开了热烈讨论,分享了算法优化和政策协同的案例。
宫辉书记指出要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在多领域的应用,以拓展研究边界,团队协作和学科交叉是未来科技发展的核心。他鼓励全体青年学者勇于挑战传统边界,通过跨学科合作推动交通、制造和社区治理的升级,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共同助力学校在智能建造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前沿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