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不放松,学校扎实推进暑期各项人事人才工作
在学校党政的坚强领导下,人事处和各教学科研单位充分利用假期时间,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育、人才项目申报组织与辅导、新教师入职、绩效工资和社保待遇等方面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工作,为新学期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全面准备,精心组织国家级人才项目申报辅导
学校始终将高层次人才队伍建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暑假期间,为切实做好本年度国家级人才项目的申报组织工作,全力提升申报质量与入选率,人事处精心组织了多场高层次人才申报专项辅导会。7月下月,在获知我校有教授通过第一轮评估、进入国家青年人才的会评后,学校第一时间精心准备,及时做好辅导和服务工作。校长赖远明、周建庭副校长、董绍江副校长等校领导和相关领域国家级人才,为申报教师提供面对面、一对一、多对一的精准指导,从申报政策解读、方向凝练、优势展现、材料撰写到答辩准备等全环节进行深入剖析与点评,提出极具建设性的修改意见,有效增强了申报教师的信心与竞争力。从7月下旬开始,按照教育部和重庆市教委要求,学校组织开展了新一轮国家级人才申报工作,在校领导、人事处、各学院/科研平台和专家的多方走访、积极联系下,今年共有20多位校内外优秀专家学者积极申报。为持续提升国家级人才培育成效,赖远明校长、董绍江副校长和多位国家级人才专门调整暑期时间,从8月中下旬到下旬,为申报人选开展了多轮多场次的辅导与点评
二、注重协调,省部级人才项目入选人数实现新突破
在积极推进国家级人才项目申报的同时,省部级人才项目的申报与推荐工作也取得可喜进展。人事处严格按照各类省部级人才项目申报要求,注重全流程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与协调服务。从前期动员、人选筛选、材料审核到后期跟踪,均做到标准明确、程序规范、沟通及时,确保了申报工作的高质量与高效率。暑假期间,共有17名教师成功入选各类省部级人才项目,入选人数实现新突破,充分体现了我校师资队伍的强劲发展势头和在相关领域的学术影响力。
三、多方走访,各单位积极物色招聘急需优秀人才
土木工程学院先后赴徐工集团道路机械事业部、中国矿业大学、东南大学开展人才引进工作,与相关企业、高校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为后续引进优质人才、深化校企人才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材料学院先后联系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博士,依托我校申报海外优青项目。同时在全国材料知名院长论坛中,积极联系相关人才。
经济与管理学院前后赴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下属北京兴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流和推荐相关专家依托我校申报国家级人才项目。
智慧城市学院在暑假举行了国家级人才聘任仪式,周建庭副校长为相关专家颁发了特聘教授和名誉教授聘书。
外国语学院赴四川大学开展人才引进工作,接收简历投递2份,已达成初步意向者1人。
艺术设计学院先后走访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调研专业发展和人才工作,交流青年博士人才引进推荐。
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赴山东大学开展专项考察调研及人才引进工作,拓展人才引进渠道,吸引优秀青年人才加入。
未来土木科技研究院紧先后前往新疆、西藏、贵州、云南等省份,与行业顶尖单位与科研院所围绕科人才联合培养深入交流。并在各类学术会议推介学校与研究院的学科优势、科研平台及人才政策,现场发放相关招聘信息,为后续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加盟营造了良好氛围。
四、强化服务,人事管理服务工作有序推进
一方面,为保障新学期教学科研工作顺利开展,帮助新引进教师无忧入职、快速融入,人事处相关科室工作人员假期坚守岗位,以热情、高效、规范的服务,集中为新教师办理了入职手续。工作人员耐心解答疑问,高效完成合同签订、信息录入、关系转接等各项工作,全方位做好新教师的入职服务,让他们在入职之初即感受到学校的关怀与温暖,切实增强归属感。
同时,人事处积极开展学校2023年、2024年绩效工资总量和单列追加绩效总量申报工作,及时汇总并提供相关材料,密切关注上级批复进展;精准核算教职工第四轮岗位聘期考核和第五轮岗位竞聘工资待遇,按时足额兑现,切实保障教职工薪酬权益;认真做好去世退休职工慰问工作,向其家属传达学校党政的关怀与温暖;高效办理教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等各类社保的参保、停保及待遇申领事宜,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及时回应教职工关心的社保缴费、待遇核算等问题,确保教职工社保权益落到实处。
假期相关工作的积极推进,充分展现了各单位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服务人才发展大局的主动意识和实干精神。下一步,人事处将与相关部门、学院/科研平台一道,持续创新工作机制,优化人才服务,强化引育力度,为冲刺双一流、建设成长型有特色高水平大学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